UP board Windows 10 效能測試

關於 UP Board 的開箱以及硬體資訊可以參考前面這兩篇:

https://www.peterdavehello.org/2016/12/up-intel-x5-z8300-board/

https://www.peterdavehello.org/2016/12/up-board-windows-10/

這篇主要是分享一些在 Windows 10 上面進行的效能測試,使用的都是很容易取得且不用額外花費的軟體,所以很方便可以跟其他平台進行比較、對照。

因為 UP Board 在開發板 / 單板電腦相關產品裏面算是少數網卡都是 1Gbps 規格的產品 (UP Board 只有記憶體和儲存裝置有分不同版本,而網卡是直接走 PCI-E 介面),所以我一開始測試就先連上了 Speedtest Beta (http://beta.speedtest.net/) 想來測試一下網卡的速度是不是真的有 100M 以上的速度,看測試結果確實是有:


2ms / 744.77 Mbps / 661.63 Mbps 的速度還算不錯 (IP我有藏起來了就別找了XD)

之後使用 Linux 進行效能測試時會再使用 speedtest-cli 測試不透過瀏覽器的情況下測試出來的速度,以及透過 iperf 在區網內直接和其他主機對傳,更準確一點的測試網卡的效能。

接著從 AIDA64 開始進行測試,因為沒有付費,所以有些資訊會被隱藏

AIDA64 Cache & Memory Benchmark:

閱讀全文

UP board Windows 10 初體驗

關於 UP board 的開箱可以參考這邊:
https://www.peterdavehello.org/2016/12/up-intel-x5-z8300-board/

今天這篇分享的是 UP board 在 Windows 10 上的一些測試資訊,UP board 因為是基於 x86 的架構,所以可以不需要特別的客製化,直接安裝一般的 Windows 及 GNU/Linux 作業系統就可以使用 (為了完全發揮他的功能,他還是有自己基於 Debian 的 ubilinux 作業系統),有別於以往玩 Raspberry Pi 和其他水果派的經驗是從 Linux 開始玩起,這次就先從 Windows 10 開始吧!

這次為了製作 UP board 的 Windows 10 安裝 USB 隨身碟,花了非常多時間鬼打牆,一開始透過微軟官方的 Media Creation Tool 換了幾隻隨身碟都會出現 “找不到usb快閃磁碟機” 的訊息,而透過 Rufus 或 Windows USB/DVD Download Tool 做出來的隨身碟卻怎麼樣都無法在 UP board 上開機 (但其他電腦卻可以),後來才發現疑似是 UP Board “完全不支援” 傳統的 BIOS 開機方式,一定要使用支援 UEFI 開機的作法才有辦法使用,算是學了寶貴的一課 … 在 UP board 的 firmware 下載頁面 有看到兩種檔案可以下載,一種是有 “with EFI”,而一種是沒有 “with EFI” 的版本,不知道沒有 “with EFI” 的版本是不是就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了?之後再更新看看有什麼不一樣吧!

關於 UP Board 的規格可以參考這邊:
http://www.up-board.org/up/specifications/

從網頁或是上圖中可以看到記憶體的部份有分為 1GB / 2GB / 4GB ,而儲存空間分為 16GB / 32 GB / 64 GB 幾個不同版本,其他都是統一規格的,而這次拿到的是 4GB 記憶體 / 32GB eMMC 的版本。

UP Board 和其他開發板一樣,接上電就會開機了,開機畫面有個小小的 LOGO:

開機時按鍵盤上的 F7 功能鍵可以叫出開機選單,如果沒有偵測到開機裝置就只會有 Enter Setup

進入設定頁面一開始會跳出輸入密碼的畫面,查了一下才發現原來預設沒有密碼,直接按下 Enter 就可以進入了,一般來說預設沒有密碼就不會跳出輸入密碼的畫面,這點讓我比較不習慣:

閱讀全文

UP board Intel x5 Z8300 x86 開發板 / 單板電腦 – 開箱

今天這篇是 UP Board 的開發板開箱, UP Board 是一款使用 x86_64 架構處理器的單板電腦,外型和其他同類型產品一樣都類似 Raspberry Pi。最早注意到 UP Board 大概是在 2015 年末的時候,那時候 UP board 還在 Kickstarter 募資階段 (可參考 UP – Intel x5-Z8300 board in a Raspberry Pi2 form factor 頁面),當時後就很驚訝這塊版子有別於其他如 Raspberry Pi 或是 Roseapple Pi, Orange Pi 等開發板 / 單板電腦是使用 arm 的處理器,UP board 居然是採用 x86(_64) 架構的 Intel x5 Z8300 64 位元處理器,並直接支援 Windows 10 和 Android 5.0 (當然也包含了 Linux 在內),這意味著有很高的機率可以用他來取代文書型的個人電腦,不必再受限於 arm 的相容性問題,畢竟即便是 Linux ,也不是每個發行版、軟體都對 arm 有足夠的支援,而且仍然有好一部份的非自由開源軟體是不提供原始碼讓使用者自行編譯、修改的,x86 架構的平台可以直接避開相容性這部份的問題,不過當時考量到並沒有急迫的使用需求,所以並沒有參與集資,而是想等實際上市後再找機會來玩玩看,但隨著時間飛逝,一不小心就的慢慢就淡忘了有這麼一個有特色的產品存在,一直到今年大概9月中才再次想起,而開始了這次的 UP board 實測機緣。

我個人從大概十多年前開始就有使用 HTPC 觀看影片的習慣(偶爾順便在客廳上上網之類的),個人電腦的好處就是功能及效能都很強大,可以從容的處理各種格式以及各式畫質的影片,但缺點就是體積太大、耗電、廢熱及噪音都相對其他播放器來的高,所以從 Raspberry Pi 一推出開始我也就同時把陣地慢慢轉移到這種小型的 Single-board computer 上,但當時後的 Raspberry Pi 其實對影應的應用來講一直有著效能不彰的問題,再來因為不是 x86 架構的處理器,沒辦法像其他把舊 PC 拿來當 HTPC 的玩法:安裝一套 Windows 作業系統 ,驅動程式裝完後後裝上 K-Lite 再做一些基本設定,只要處理器和顯示卡還夠力基本上就沒有不能撥的影片,Raspberry Pi 需要搭配特製的作業系統如 OSMC (當時叫作 RaspBMC) 使用才能比較順暢的觀賞電影,且對影片格式的支援還是相對差了一點點 (比起一般的多媒體播放器的話還是相對比較好,所以有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感覺),這次看上 UP board 的一個主因就是希望看看是否能拿他來當作我的 HTPC 使用,因為 Google 了一番都沒有看到比較篇向把 UP board 當作 HTPC 或文書電腦使用的相關測試 ,加上有看到其他網友的分享文上面有提到研揚科技贈送試用產品的資訊,心想,既然沒有看到相關的測試,剛好我對這塊板子又很有興趣,不如厚著臉皮寫信問問看他們是否也願意贊助一塊 UP Board 讓我做測試,在幾次溝通後有了共識,也感謝他們提供這次的測試的產品,於是就開始了這次的開箱以及後續的測試!

關於 UP Board 的一些資訊大家可以從這幾個網站取得,基本上就都在這3個網站了,第一個是買東西的部份,其他資訊大概後面兩個都找的到

  1. http://up-shop.org/
  2. http://www.up-board.org/
  3. https://up-community.org/

廢話說太多了,開始開箱吧,因為是直接由廠商提供的,所以可能會和市售版略有不同,大家就參考看看吧~

外箱:

內容物:

閱讀全文